雷速体育,雷速直播

图片

衡阳市:小田变大田 增产又增效
发布时间:2025-04-07 09:43??????来源:新湖南客户端?????浏览量:次
字体:

“小田改大田,农用机械用起来更方便。”4月4日,记者在衡阳县大安乡大兴村看到,几大块平整后的高标准农田已基本成形。种粮大户曾友良说,机械化率提高,翻耕、植保、收割等环节费用下降,田块整理后增加了耕地面积,算下来每年每亩有望增收300元左右。

近年来,衡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25个乡镇,建成高标准农田逾60万亩。形成旱能浇、涝能排、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的耕种模式,越来越多的大户尝到种粮甜头。

今年,衡阳市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逾30万亩,投资约8.5亿元。高标准农田建设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,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因地制宜,解决“急难愁盼”。从设计思路、建设内容、技术规程、文本结构和概算编制等,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和文本评审,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。充分发挥“村监督委员会”和“四老”(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代表)的作用,对工程投资、质量、进度和施工安全进行控制,确保项目工程优质高效。

衡阳市对项目区内“田、土、水、路、林、电、技、管”统一布局,做到实际、实用、实效。积极拓展筹资渠道,探索先建后补、以奖代补等投入方式,引导金融资本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。明确管护主体,探索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管护的“统管模式”、委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护的“托管模式”、依托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“自管模式”、引入专业保险公司开展的“保险模式”,有效解决管护难。

衡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,该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每亩粮食增产100至120公斤,成本降低80至100元。去年,衡阳市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300个,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2万亩。项目区土地流转面积2万多亩,直接受益农户逾30万户。



相关阅读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